文章详细

新政策:房产实名制及物业交接最受关注

发布时间:2018年5月23日 北京资深拆迁律师  
今年头两个月,建设部和北京市建委分别公布了相关政策、指令,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其中,建设部的落实购房实名制、北京市建委的物业交接指导意见以及房屋权属登记工作规范这三个动态是最值得关注的,特别是前两个更是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总体说来,对于这些新政策,业内的态度是质疑中混杂着观望,似乎是缺少了些许信心。
  新政乐观指数排行榜
  第一位 物业交接指导意见
  政策回放:今年1月17日,北京市建委下发了《关于住宅物业项目交接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简称物业交接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业主委员会、老物业和新物业应当对交接时间等事项进行约定,并按照约定做好交接工作。老物业不得以业主欠交物业服务费为由拒绝办理交接,新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不得强行接管,因拒绝撤出或强行接管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物业管理企业,要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停止资质并限期整顿。同时,该企业不良行为还将被予以通报和网上公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警示系统。
  出台由头:自前年物业管理条例出台,其中规定,业主委员会可以自主组织召开业主大会解聘、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后,新老物业的交接矛盾便屡见报端。为了规范这种混乱、无序的情况,北京市建委最终下发专门的指导意见,以指导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等相关各方依法、有序开展活动,避免矛盾,保障正常的物业管理工作秩序。
  上位理由: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为业主的合法维权又提供了一道护身符,操作可行度高。
  第二位 买房实名制
  政策回放:今年2月10日,建设部公布《建设部2006年工作要点》,其中强调,要通过“落实”商品房预(销)售合同联机备案和购房实名制来遏制炒房现象。购房实名制,即预售购房合同、预售登记以及最后的产权证必须是同一个姓名。对不执行实名制购房的有关措施、虚构合同、变相投机炒作、哄抬房价等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将予以严肃查处。
  出台由头:炒房俨然已经被认定为目前各大城市房价高速上涨的罪魁祸首,怎样有效打压炒房行为,成为当前政府相关部门的首要工作之一。从提高房贷首付比例到提高银行利率,无不是为了遏制炒房行为。
  上位理由:业内对该工作要求的最终达到效果观望心态明显,由于北京相关措施正在制订中,因此执行前景尚难判断。
  第三位 房屋权属登记工作试行规范

  政策回放:在狗年春节期间印发的《房屋权属登记工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就是北京市建委给京城楼市的一份“新年贺礼”。在这份“贺礼”中,北京市建委向开发商做出承诺,凡是符合登记条件、各项证明文件齐全的新建房屋,房屋初始登记、抵押登记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发放房产证。强调相关部门将据此规范开展工作。虽然这条内容仅仅是规范中的一点,但却是整个规范中最引人瞩目的。
  出台由头:2004年,建设部下发“90天办理房产证”的要求,让开发商抱怨不断。其中主要矛头直指政府相关部门办事效率慢,办理程序复杂,以至于无法达到建设部的要求。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建委相关部门才有了“从我做起”的想法。
  上位理由:业内质疑颇多,对规范试行的结果信心尚还不足。
  口水大战 热闹了楼市 乐坏了媒体
  这些日子,京城楼市很热闹。几轮“口水大战”吵得各方是天翻地覆,欲罢不能。先是有限价商品房打了头仗,后有住房过剩紧随其上。而任潘这对“欢喜冤家”意外登场,更是让业内外摩拳擦掌地准备看好戏。这下可真的是热闹了楼市,乐坏了媒体。
  “口水大战”娱乐指数榜
  第一名 住房过剩之战
  战事回放:一篇刊登在国土资源部网站上的名为《直面住房结构性过剩——关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点思考》的文章,成为这场战事的直接导火索。因为,在这篇文章里,房地产被指出已经成为产能过剩行业。面对“当年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14亿平方米”的调查现状,一场“空置房”是否代表住房过剩的争论开始在业内专家、开发商及购房者之间展开。其中,业内专家和购房者普遍赞成目前存在住房过剩风险,而开发商则予以否认。
  新楼市点评:参与这样的争论,购房者永远是乐此不疲,而且是“不占开发商上风绝不罢休”。
  第二名 限价之战
  战事回放:1月份,北京市建委副主任苗乐如表示,北京正考虑供应“限价商品房”。消息一出,业内与之相关的讨论便蜂拥而出。对于市建委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业内毫不客气地狂泼“冷水”。有的认为,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行为;有的则告诫,“警惕限价商品房重蹈经济适用房‘覆辙’”;有的干脆直接表示,“建限价商品房‘换汤不换药’”。面对业内的一片不看好之势,建委方面并未积极“应战”,只是表示,相关内容正在进一步讨论之中,推出“限价商品房”需要多方的协调,今年上半年不会出台。
  新楼市点评:政府相关部门低调谨慎,“一个巴掌拍不响”。
  不良记录地产何时走下黑榜单?
  时至今日,房地产行业仍然是老百姓的“众矢之的”,几乎就像是一场“全民抵触运动”。老百姓对这个行业表现出强烈不满,让众地产企业的头头脑脑们一有机会就为自己“洗冤”。不知道,这一次京城楼市的地产企业又要如何让老百姓“消火”了?
  事件回放:2月底,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公布了2006年第1期欠税公告。在这份公告里已列入今年重点监管对象的房地产企业再次因为欠税金额最高而排在了“欠税黑榜”榜首。公告中明示,因欠税而上榜的企业或单位比去年明显减少,只有3家,房地产企业就占了2家。其中,北京恒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欠税金额高达985万元,而北京中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欠税金额也在674.97万元。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地税局第一稽查局的数据显示,在11492万元的查补税款总金额中,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补税金额就占了35%,达4000万元之巨。
  新楼市点评:传闻房地产企业仍然是“一查一个准”的漏税大户,真可谓是“屡教不改”了。本来房地产行业就被冠上了“暴利”行业,结果还不按章依法交税。这样的表现,老百姓能给好脸色看吗?建议房地产自律组织是时候该有所作为了,先用实际行动走下欠税黑榜单,让老百姓看看咱行业规范发展的诚意。